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大模型生态体系的双重孵化之路

时间: 2025-05-19 06:32:00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模速空间”调研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这个命题的认识。

内涵:包含双重孵化

深化对这一命题的认识,首先要了解其中几个重要概念的含义。

大模型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的一类具有大量参数的人工智能模型,具有大参数量、大数据规模、可解决通用任务、可遵循人类指令、可进行复杂推理等特征,需要以庞大算力为支撑。大模型的实践起于20世纪末IBM的语言统计建模,最初指大语言模型,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扩展出了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以及基础科学大模型等概念。

产业生态体系不仅包括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各类参与者,还涵盖了产品、技术、市场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其实质是一个协同创新网络。

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的主体是大模型企业,它包括基础大模型企业、大模型应用企业和大模型上下游企业,包括算力企业与数据企业等。人工智能产业是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涵盖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和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硬件制造和集成等相关领域的产业。

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是一种非标度网络,具有严重的异质性,其各节点之间的连接状况(度数)具有严重的不均匀分布性。因此,非标度网络特点决定了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的竞争力,取决于该网络中基础大模型企业在一个更大范围内的非标度网络中的地位。由于人工智能是这轮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其全面发展必须嵌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因此,人工智能产业本身也是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而不能局限于统计上的人工智能产业本身。

由此可以看出,“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这个命题,实际上包含了双重孵化:一是以基础大模型为核心的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的孵化;二是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在此过程中,基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要特别重视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类型多样化、孵化资源集成化、孵化服务多维化、孵化领域专业化、孵化选择垂直化、孵化对象开放化等要求。

标准:衡量有效性

综合来看,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要求以基础大模型为核心孵化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进而推动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形成正反馈机制,不断完成迭代升级。按照这一理解,可以提出三个衡量“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的实践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一是能否孵化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模型企业,尤其是基础大模型企业。就基础大模型的发展来说,国内目前杭州和北京都走在前列。

二是这些基础大模型能否在迭代中保持持续的全球竞争力。从全球来看,目前的人工智能竞争主要是中美之间的竞争,其核心又是基础大模型间的竞争。基础大模型迭代非常快,每两三个月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在基础大模型上,美国仍有一定的技术代际优势,目前正试图通过更大力度的全球推广和制造业回流来巩固其竞争优势。中国企业要争得优势,需要在底层技术路径上有新的突破。

三是基础大模型能否与大模型产业生态和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形成正反馈。这就是开源的重要性,只有让更多的开发者基于该基础大模型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大模型,进而推进各种垂直应用或应用场景,才能形成相应的产业生态体系,进而实现产业生态的内生演进。

孵化:生态体系建设和监管

在目前的国际国内竞争格局下,对上海来说,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推进开放式生态体系建设和较为宽松的审慎监管。

1.发挥集成优势

上海大概在十年前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这在国内来说起步是比较早的。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上海三大先导性产业集群之一。当前,上海需要构建社会化的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以取得一种整合效应,其中既包括具有自主性的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和人工智能产业,也包括融入国内外其他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和人工智能产业。

2.打造立足全球的开放性体系

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的竞争是全球性的,目前主要是在中美之间竞争,但这种竞争不是两国间各自封闭的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间的竞争,而是由各自基础大模型领衔的全球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间的竞争。上海要取得优势,必须更有效地吸引国际国内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加快构建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模速空间”和“模力社区”等要发展成为上海开放性社会化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关键节点。

3.与国际规则相通相容并实行审慎监管

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式社会化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必然要在行业规则上与国际规则相通相容,以预先排除企业走出去的障碍。

首先,必须重视对美国和欧洲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则及其变化的研究,及时与企业沟通反馈并调整相关政策或指引;其次,上海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政策扶持,也需要遵守WTO等关于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等的要求;再次,积极发展国际化的人工智能产业专业服务体系,包括会计、律师等,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在积极推进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的过程中,上海也需要关注深度伪造、偏见歧视、隐私泄露等风险,在人工智能治理上走在前列。通过执行底线基础上的宽松审慎监管,以吸引更多企业落地上海,在上海实现更快、更好发展,从而实现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和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的双重孵化与正反馈。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原标题:《关于人工智能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个重要命题,如何正确理解?》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来源:作者:刘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