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晚上7:00,滨海广场联动楼体灯光秀准时上演。垃圾分类宣传标语与公益画面交相辉映,往来市民纷纷驻足观看、拍照分享,绿色新风在初夏的夜晚吹进更多人心里。
5月22日—28日是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5月25日—30日,烟台市城市管理局以创新方式打造宣传亮点,利用13座地标建筑的夜间灯光亮化设施,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让环保理念闪耀港城夜空。
此次参与宣传的地标遍布烟台核心区域。芝罘区沿海一线,滨海广场联动楼体、大屏与观海大厦、文化广场大屏相互呼应;莱山区的黄海明珠、华润与祥隆中心等高楼也加入其中。这些城市地标化身“环保宣传员”,用璀璨灯光吸引市民目光,将垃圾分类知识传递到城市每个角落。
活动围绕四大主题展开。“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主题响应国家号召,倡导全民践行低碳生活;“参与垃圾分类 共建品重烟台”主题强调环保对城市品质的提升作用;“垃圾分好类 资源不浪费”主题点明分类对资源循环的重要性;“垃圾分类并不难 养成习惯成自然”主题则以通俗话语引导市民养成日常习惯。
2021年1月1日,《烟台市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开始执行,烟台正式开始了垃圾分类之旅。目前,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可回收物分类比例达到16%,厨余垃圾分类比例达到20%。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模式等项目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垃圾分类已经走进了很多居民家中。
近年来,烟台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不断提速增效。1157个小区布设分类投放收集点3724个、智能设备284套;分类收运体系更加健全,配套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等分类运输车386辆,逐步实行公交化收运方式;市区建设可回收物回收网点247个、小型分拣站16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座;市区建成4座垃圾焚烧发电厂、3座厨余垃圾处置厂、1座危废处理厂。
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多元化、立体化的社会宣传发挥着重要作用。烟台市区两级在360个社区定期开展宣传培训,社区宣传覆盖率100%。入户宣传65.95万户,入户宣传率达到90%。市区13处分类科普基地,累计接待市民7万余人。2024年全年开展社区宣传活动1736场(次),垃圾分类进学校宣传活动179场。
同时,烟台还利用电视、报纸等各类新闻媒体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搭建“烟台环卫微信公众号”“烟台垃圾分类抖音号”,开发烟台垃圾分类大闯关网络游戏,组织开展网络知识竞赛,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0%以上。确定每月15日为全市有害垃圾集中收集日,每月固定利用1个星期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和收集活动,推动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由知识了解向习惯养成转变。
引入志愿服务,广泛宣传发动。市级成立“烟台市海鸥飞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全市成立了1465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志愿者3.3万人,覆盖街道、社区。
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烟台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创新宣传形式,通过进社区、进校园等多样化活动,推动垃圾分类从“一时关注”变为“日常习惯”,为烟台绿色发展注入更多活力。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张萌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杨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