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咚咚”声扰人清梦,愤怒邻居要装“震楼器”反击,深夜敲门、监控对峙……近日,广州越秀某小区两户居民因“楼上娃跑步”陷入长达3周的纠纷。直到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北京派出所社区民警彭广平介入,通过换房间、换心态,这场邻里纠纷终于得以化解。
原来,今年6月,北京派出所辖区某小区201房住户称半夜经常听到楼上孩子跑步的声音,严重影响休息。而楼上301房住户住着一对年轻夫妻与4岁女儿,他们否认深夜有任何动静,“为避免影响邻里,特地在卧室铺设隔音泡沫、安装摄像头记录作息。”
矛盾没有因此缓和。201房住户不仅在301房门前泼洒不明液体,甚至扬言安装“震楼器”以示报复。301房住户表示,曾好几次半夜听见有人在门外敲门,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也在门口安装了摄像头。
为避免事态升级,社区民警彭广平联合社工、社区律师多次上门调解。走访发现,201住户是一名40多岁的单身男性和他的父母,其工作需24小时轮班。他的房间正好位于301房卧室下方,为上床下桌结构,床铺贴近天花板。长期倒班与不规律作息,让他对噪音格外敏感。其父母则表示,偶尔听到轻微响动,但不影响休息,怀疑可能是儿子因精神压力较大而放大了感官感受。
彭广平敏锐察觉,语言调解难以还原“主观感受”,解纷关键或许不在“找出谁对谁错”,而在“缓和对抗情绪”。于是,他转向“双线疏导”:一方面,他主动前往201房住户工作单位,与其领导沟通协调,建议适当调整其工作时间,缓解作息冲突;另一方面,建议201房住户与其父母更换卧室,避开声音最敏感位置。与此同时,他也继续做301房住户的安抚解释工作,引导其理性应对、避免激化矛盾。
在多轮沟通和逐步调整后,6月底,该起纠纷终于画上句号。曾一度剑拔弩张的两户居民,逐渐回归平静生活。201房住户不再投诉,301房住户也撤除了门口摄像头,邻里关系恢复常态。
“做社区工作不仅是要解决问题,更是修复关系、修筑信任。”彭广平说道。近年来,北京派出所着力做好矛盾实质性化解,对派出所每天各种矛盾纠纷全量回访,实现工作闭环、民意快速回应。同时,着力做好矛盾实质性化解,建立综治、劳监、司法和社区律师共同参与的“四调合一”机制,使纠纷各方“定纷止争、事心双结”。
据统计,2024年以来,北京派出所全量回访纠纷当事人1500余人,现场化解邻里、家庭、劳资各类矛盾纠纷860余起。
2025年,正值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在广州举行,八方宾客将云集羊城,地处市中心城区的北京派出所更希望打造、传达和谐融洽的社区治理氛围。对此,北京派出所将继续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标准为导向,深化“警网融合”“多元调解”“警民共治”机制,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温度与广度,在全运会的热烈气氛中“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越公宣、张梦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公新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