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洋 董菲 徐文正
7月11日,河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农学院教授胡彦民,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院副教授汪强一行走进濮阳市清丰县、南乐县,就科学种田、水肥一体化田间管理、玉米周期生产管理以及转基因玉米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田间技术指导,并与当地农业部门就“科技小院杯”粮王大赛组织,站院联建农技推广工作开展进行了讨论。
在清丰县合纵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里,胡彦民教授用指尖捻开一株玉米的叶片:“看这个叶脉纹路,现在正是追施锌肥的关键期。转基因玉米抗草甘膦和玉米螟,飞防中要注意精准防控。”他一边询问当地玉米种植情况,一边讲解田间管理要点。
河南农业大学优秀头雁学员,清丰县合纵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飞涛听后,笑着挠挠头说道:“原来转基因玉米不能按照以前大田的管理方式来管,今天听了专家的讲解,感觉很有必要也很及时。”
据了解,谭飞涛目前管理1000亩高标准农田,其中300亩种植的是转基因玉米,灌溉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安装有升降式喷灌阀门,通过手机端可以查看地里的浇水情况。同时,室内安装有智慧农业作业大屏,通过田间监控设备,可随时查看田间管理情况。“我非常重视这次头雁回访,因为我之前也没有种地的经验,经过‘头雁’培训和专家的技术指导,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及时帮我解决,让我种地更加有信心!”谭飞涛开心地说。
随后,专家团队一行来到清丰县农业农村局,就“科技小院杯”(玉米季)粮王大赛清丰赛区进行组织,确定双方具体对接人和活动细节。清丰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洪道坤表示,“科技小院杯”粮王大赛为当地种植户搭建了一个农业技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将积极动员当地种植大户报名参加,通过科学种田,节本增效。
“薯王”争霸,激活产业新动能
午后烈日下,清丰县大屯乡陶庄村的甘薯田泛起层层热浪。清丰县红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晁豪拨开茂密的薯叶,指着叶背上的虫卵说:“现在正是甘薯麦蛾第三代孵化期,需要进行重点防治,一是虫害联防,建议控旺时同步喷施内吸性杀虫剂,高温天气选择早晚施药;二是科学控旺,通过剪除徒长枝蔓或喷施多效唑,促使养分向薯块回流,避免茎叶过度消耗营养。控旺程度以‘封垄不疯长’为宜。三是水分管理,采用‘小水勤灌’原则,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0%~70%,既防干旱皲裂又避免积水烂根。四是抗逆措施,喷施抗旱剂,增厚叶片角质层,提升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
话音未落,围观农户纷纷举起手机录像,种植户贾卫峰掰开土块露出紫红的薯块:“我报名参加了‘科技小院杯’薯王争霸赛。今天,河南农大的专家和晁豪副主任来到我的地里进行技术指导,教给我病虫害防治要点,我心里非常感谢。相信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我的甘薯会有一个不错的产量,我要争取当‘薯王'!”
当天下午,河南农大专家团队一行来到清丰县大屯乡,与大屯乡班子成员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清丰县大屯乡党委书记武顺杰在座谈会上表示,“大屯乡有5万余亩耕地,其中2万余亩耕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当地群众干活儿不怕苦、不怕累,就是挣不到钱,今天能得到河南农大专家的技术支持,感到无比荣幸。”
在座谈会上,胡彦民教授从当前国际粮价和中国粮价对比、大田作物和特色产业发展、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以及产业发展方向等给出了指导建议。一是解决农作物种植密度问题;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管技术;三是科学施肥、科学管理。根据农作物生长规律和土壤情况,按照缺啥补啥,不缺不补,合理补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让作物“吃饱、吃好、长得壮”,提高粮食单产和作物品质,从而增加种植户的收入。
“听了专家的讲解,令我们受益匪浅!”据清丰县大屯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朱利蕊介绍,党委高度重视“科技小院杯”薯王争霸赛,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召开清丰赛区薯王争霸赛推进会,激发了种植户的参赛热情,提高了群众种植甘薯的积极性。“今天,我们邀请河南农大专家来到我们大屯乡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技术指导,很有必要。接下来,我们将把专家的指导告诉更多种植户,让更多人受益。”朱利蕊说。
科学规划,南乐“科技小院”被提上日程
在南乐县元村镇,河南农大专家团队一行在濮阳市南乐县元村镇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头雁学员张志国带领下来到南乐县晟邦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参观,就南乐“科技小院”前期筹备工作进行详细沟通。
据了解,张志国是当地返乡创业的带头人,也是河南农业大学头雁学员,他想建设“南乐科技小院”。他表示,回到家乡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科学种田、科学管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方式,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据悉,南乐县晟邦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南乐县元村镇,是一家以特色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主要经营古寺朗胡萝卜等优质农产品,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合作社注重品牌建设,通过电商、商超等渠道拓展市场,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之前,我们实地参观了清丰‘科技小院’无人农场,亲眼见证了智慧农业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目前,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建设南乐‘科技小院’,希望通过河南农大专家和师生的技术帮扶,带领合作社和周边种植户增产增收。”南乐县晟邦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运民表示。
交流中,专家团队结合该合作社经营情况和发展规划进行“把脉问诊”,并提供合理化建议。紧接着,专家团队走进玉米地,查看玉米长势,并进行技术交流。专家表示,“水肥一体化主要是为了给作物精准施肥。原来的固定式喷灌、雾化式喷灌、升降式喷灌,都不能解决作物后期施肥问题,经过前期试验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管技术可以实现。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理,玉米种植密度可以从4000株提高到5500~5700株,实现精准灌溉施肥,省水、省肥、省时、省力,提升经济效益。”
“感谢专家团队冒着酷暑实地指导,不仅帮助我们解决玉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我们当地产业发展和规划指明了方向,还为我们当地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我们感到非常满意!希望河南农大的专家能多来做技术指导。”河南农业大学2022年第一期头雁学员张志国坦言道。
长期以来,河南科技小院扎根基层,服务群众,通过科技小院、科技小院科普推广站、科技小院创新基地等的带头作用,引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