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8月18日讯(导报记者 陈婧琳/文 江俊霖 叶鑫洋 陈婧琳/图)渔船满载而归、满仓鱼虾活蹦乱跳、岸边市民抢“鲜”忙……这般开渔后的丰收盛景,近两天在厦门的渔港、各大码头生动上演。16日中午12时,厦门海域正式开渔,全市724艘渔船扬帆出海,开启新一轮耕海征程。海上,渔民迫不及待奔向大海,踏浪追“鲜”;岸上,海鲜老饕们翘首以盼,争相等待品尝这口带着海风的鲜甜。
开渔咯!
厦门724艘渔船扬帆出海
16日中午12时,厦门共有724艘渔船扬帆出海。
16日上午10时,在翔安区金海街道欧厝社区的海峡码头,一艘艘渔船整装待发。码头上到处都是渔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检查渔船、渔网,确认船上物资,忙着做最后的开渔准备。“我们的生活物资、生产物资已经全部准备充足,就等准时出发了!”渔民林摇池说。
12时一到,码头上的一艘艘渔船如离弦之箭,划开碧波,浩浩荡荡奔赴大海。远远望去,百舸争流,浪花翻滚,海风中弥漫着开渔出海的喜悦。与此同时,在湖里区高崎渔港,闽厦渔90288号船等大型捕捞船、收鲜船也起航出海。船长林志坚在出海前信心满满:“休渔几个月,出海一定大丰收!”在闽厦渔运72006船上,写着“一帆风顺”四个大字,满载渔民的希望,随着滚滚波涛,驶向远方。
当天中午,市海洋发展局牵头组织港口、海事、海警、航保等多家涉海单位和六个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四个方向全海域开展伏休开渔暨涉海旅游联合执法宣传行动。通过联合定线巡航和分区分组巡航结合,聚合各区各部门力量,向渔民宣传海洋与渔业、港口航道、海上交通、海上治安等法律法规。当日行动,13艘执法艇分别在公务码头海洋执法趸船、欧厝维权基地码头、高崎渔港海洋执法趸船等3个集结点,组成4个海上编队开展巡查宣传,共登检各类涉海涉渔船舶10余艘。
丰收咯!
“第一网”海鲜上岸,市民争先抢购
开渔当天下午,琼头码头一片繁忙景象。空气里弥漫着海鲜的咸腥味,与海风交织,奏响丰收序曲。岸边,渔民们赤着脚,踩着泥滩,将一筐筐海鲜从船上搬到岸上;岸上市民们提着泡沫箱、塑料袋,围在渔船旁挑拣、砍价,热闹非凡。
“我们是特地过来买海鲜,开车10多公里,就想买到最新鲜的螃蟹!”市民柯先生说。市民李先生带着两个孩子也来到了码头:“买了一些黄翅鱼,还有一些螃蟹,想带孩子来感受一下氛围!”恰逢周末,不少市民都趁着这个好时机特地赶来,就为了挑选秋天的“第一网”海鲜。岸边,不少渔获刚一上岸,就被眼疾手快的市民抢购一空,真可谓是一“鲜”难求。岸边,加工师傅手起刀落,刮鳞、去内脏、清洗一气呵成。
当天,码头上的水产店门庭若市,不到17时,当天店里的海鲜就销售一空。水产店老板小林一边熟练地处理着手上的鱼,一边笑着对导报记者说:“刚刚最后一筐黑翅鱼被买走了!今天海鲜特别受欢迎,大家都抢着买呢。”琼头社区副主任林皇亮向导报记者介绍道:“开渔第一天,小渔船载回来的量比较少,等到第二天第三天,会有更多本港海鲜归来。我们村的小型渔船一般会在每天的凌晨出海,每天早晨7点、下午4点,是来码头挑选海鲜的最好时机,那时候的海鲜最新鲜。”
17日中午12时,高崎渔港岸边,货车排成长龙,工人们站在岸边等候。开渔后的第一艘收鲜船——闽厦渔90218号船缓缓靠岸。船还未完全停稳,激动的渔民们就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熟练地打开船舱,只见里面巴浪鱼、鱿鱼、梭子蟹堆成小山,水花随着渔民们的动作四溅开来。渔民们陆续往岸上传送海鲜,传送带上,一条条巴浪鱼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格外诱人。“这批货大概30吨,主要是本港海鲜。”渔船负责人、海臻汇水产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俩辉说:“大概三天之后,会有更多海鲜上岸,尤其是斑节虾、梭子蟹的数量会更多!开渔前的活斑节虾价格大约在每斤150元以上,开渔后价格则会降到每斤100元,便宜不少!”据悉,17日当天共有5艘收鲜船返回高崎渔港,卸货后,他们又忙着出海,为市民送上最新鲜的渔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