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精神广东人”与“广东人的精神”

时间: 2025-07-05 12:28:00

广东最新形象片《到广东,够广东》发布后,评论区迅速被留言填满,成为所有“爱广东”人士的情感共鸣场。


有人写下“在广东30年,越来越喜欢广东”,有人感叹“我一直时不时想念广东”,还有人直言“可是我是广西人,一个很羡慕广东的广西人”。这跨越地域的告白背后,蕴含着“精神广东人”的真挚情感。这样的“精神广东人”在评论区还有不少——他们来自湖南、河北、江苏,甚至有新加坡、加拿大的海外游子......


这些朴素的话语,像珠江口的潮水,一遍遍冲刷着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认知——广东,早已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种精神象征。开放、创新、包容、务实,已融入广东人的血脉里。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到当下的“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这两句流行俗语,见证着无数异乡人从未后悔的选择。


广东不只是“经济第一省”,也是“人口第一省”。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从他乡而来、扎根于此并深深认同这片土地的“新广东人”。有人留言说:“我像一个亲历者也融在这变化和变革中,这么多年把足迹留在了这片热土,这大抵就是大家说的第二故乡吧。”


这句话背后,是广东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缩影。从深圳经济特区设立时的“杀出一条血路”,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并船出海”,广东始终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前沿。无论是广州街头试飞的飞行汽车、深圳与国际网红共舞的机器人,还是珠海横琴的跨境合作区,广东的开放早已超越“门户”的概念,成为一种制度创新与文化自信的结晶。



广东的创新力,是改革开放最鲜活的注脚。这里孕育了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领跑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7万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的创新力,不仅在于经济,还在于文化。无论是粤剧粤曲、咏春拳还是香云纱,都已“传承式创新”,走出广东,走向世界舞台。


最近的一个绝佳例证是:诞生于1957年的粤剧经典《帝女花》变成流行说唱的背景旋律,一首饱含岭南韵味的《大展鸿图》席卷全球社交平台,引发海外网友争相翻唱模仿。这再次证明: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广东人的精神,恰恰体现在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与坚守根脉的定力之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东的使命从未如此清晰:它既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继续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探路;也要作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元可能。



一位远在加拿大的网友留言:选择广东是对的,因为大多数来自东南西北的人都在广东发迹,近年来更有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文化更新等,一切事物都适合宣传国家的发达景况。


这位海外游子的感慨,道出了广东极其动人的气质——这是一种五湖四海皆兄弟的包容,不同口音、不同习俗的人们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机遇,成就事业。


还有留言说:“广东最有特色的是广东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广东人在全国是最务实的一派。”


广东人的务实,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说话。正如老广所说:“唔好讲咁多,做得出嚟先系真功夫!”(意为“不要说这么多,做得出来才是真功夫”)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人迎难而上搞“三来一补”就是例证——没有资金,就靠“前店后厂”模式承接国际订单;没有技术,就加班加点学习先进工艺,硬是把“来料加工”做成了“世界工厂”的基石。


如今的广东已从“世界工厂”向“智造高地”跨越,又“顶硬上”(意为迎难而上)推进“百千万工程”。果农盘算荔枝销路,镇里老板拓展门路,把东西卖得更远,把日子过得更“掂”,这就是广东人的务实底色。



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什么“到广东”,什么是“够广东”?评论区里的广东人与“精神广东人”,已经给出了精彩的答案。作为一个在广东工作生活十数载的湖南人,我也经历了从“到广东”到“够广东”的过程,比如除了大家耳熟梦想的粤语歌曲《朋友》,我还能从形象片中听出有着浓浓家国情怀的粤语小调《彩云追月》。


对于评论区里每一位关注广东的朋友,和正在这里打拼的人们而言,广东以其开放、创新、包容、务实的精神,形塑或是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在那位说“羡慕广东”的广西朋友的评论下,有人留言道,“认同广东精神且认同广东文化的,都是广东人。”说得真好啊,“广东”不再只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种精神纽带。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广东有着更为深切的期待。“祝福广东永远走在前列”“坚持四字:改革开放”“粤来粤好”……评论区里的留言,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南粤儿女始终保持奋斗初心,改革开放一直走在前列,这份精神正带动广东在时代发展中稳步向前。


而这片热土,永远向怀揣梦想的奋斗者敞开怀抱,五湖四海的追梦人必将创造更多“够广东”的传奇。




作者丨刘立平

排版丨李烁

编辑丨郭永佶

审校丨曾子瑾

监制丨王云霞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