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肥在线】
医师节的白衣,在这一天承载着更深切的情意。8月19日,一场以“热血江淮 我带头”为主题的活动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举办,医护人员以汩汩热血践行医者誓言,为生命续航注入滚烫力量。
人生第一个医师节
合肥“90后”医生选择这种“仪式感”
“与之前几次无偿献血经历不同,这是我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献血。”1992年出生的盛有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合肥姑娘,在博士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临床病理中心的医生。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入职不久的她,在人生第一个医师节,选择以第6次无偿献血作为特别的仪式。
高中毕业后第一次献血、累计2000毫升……多年的学医之路更让盛有璟深刻理解了每一滴热血的意义。“每次收到短信通知说自己的血液已被使用,就感到非常开心。”
是什么时候在心中种下了学医的种子?她坦言,这源于自己对这份职业的“又敬又怕。”原来,小时候的她身体素质不是太好,每次去医院都要吃药或者吊水,过程还是比较难受的,但好了之后就又可以活蹦乱跳的出去玩了,所以对医生这个职业非常敬重。”
对医生“又敬又怕”的复杂情感,最终化作了盛有璟坚定的职业选择。
如今在临床病理中心,她的主要工作包括对病人手术或活检的标本做出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方向等,“学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让我的心态更平和、做事更严谨、也更懂得照顾他人。”盛有璟说,这份白大褂赋予的仪式感,也督促着自己未来继续努力,为更多患者做好服务。
生命的“加油站”
输血科医生解读热血的温度
“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是安全的,不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中国科大附一院输血科副主任王敏一边进行着个人累计第5次献血,一边向周围人科普着无偿献血知识。
在输血科奋战20年,王敏见证了太多血液创造的奇迹。她清晰记得一位突发凶险羊水栓塞的产妇,命悬一线。“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如果血液供应不及时或者量不够,后果不堪设想。”最终,在合肥市中心血站等多方协作下,50多个单位的红细胞被输入患者体内,从患者从“悬崖”边拽回。
她介绍,血液在临床救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手术、创伤急救等场景,每一袋合格的血液都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更懂血液的珍贵,希望通过亲身参与,带动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医点通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 记者 唐萌/文 见习记者/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