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与奋斗者同行,与时代共振。民营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更是聊城这片沃土上不可或缺的成长基因。从“江北水城”的商贸传统,到新时代的产业升级,聊城民营企业始终以韧性与创新,书写着属于鲁西大地的奋斗故事。
大众网聊城推出《民企“聊”望》专栏,将笔触和镜头对准聊城民营企业家的奋斗群像,聆听他们的心声,探寻其高质量发展密码。
大众网记者 孙贵坤 侯晓 乔思亚 聊城报道
在聊城冠县,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交通护栏生产企业,正逆势而起,成为行业中的一匹“黑马”。面对日益“内卷”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压力,冠县众达交通设施有限公司不仅没有随波逐流,反而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逆势增长。
从最初的乡村安保工程,到如今参与国家级高速公路项目;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地方小厂,到与中铁、中交等央企携手合作——这家看似普通的民营企业,究竟凭借什么完成了从“制造”到“质造”的跨越?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8月25日,大众网记者带你走进冠县众达,一探究竟。
力压群雄,斩获安徽8000万高速护栏订单
交通安全设施,是冠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历史长达二十几年。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交通设施生产基地,年产值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从事交通护栏板产业的企业就有200余家。
在同行业中,冠县众达交通设施有限公司的起步算不上太早。不过,在竞争激烈的交通护栏行业中,众达交通拿下一个又一个亿元级订单,赢得了一席之地。
冠县众达交通设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云昌
“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格,优质的服务,这是我们赢得市场的三大法宝,缺一不可。”董事长董云昌开门见山地说道。
“做高速护栏,质量最关键。像4.0规格的护栏,我们用4.17的带钢生产,这样可以保证护栏的厚度和质量。”董云昌说,诚信经营也很重要,像交通护栏行业,违约现象比较普遍,但在众达交通,无论带钢涨幅多少,都会按时按点、严格按照合同履约。
不久前,公司在与江苏“国强”等国内众多一线品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签下安徽交控工程集团8000万高速护栏订单。“这笔订单主要供应天天高速,业主要求每个点都必须合格,一车一检,终身责任制,对质量把控相当严格。”董云昌告诉大众网记者,这种近乎苛刻的质量要求,反而成为众达交通的竞争优势。从偏僻的山间小路到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冠县众达交通的护栏产品已遍布全国各地,并与中交、中建、中国铁建、高速路桥等央企国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
结合近十年的产能和护栏的长度规格,董云昌现场估算了一项数据,从2016年建厂至今,众达交通供应全国的护栏总长度达到了惊人的3万公里。对比公认的地球赤道周长40076公里,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4圈。
新设备驱动变革:用工成本直降20%,产能逆势增长20%
走进众达交通的生产车间,一台台智能化设备正高效运转。在工人的熟练操作下,各式各样的交通护栏产品正源源不断出厂,经检验合格后,装上货车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没有好的设备,既费劲,还做不出好产品。”董云昌说,交通设施属于传统行业,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话虽如此,设备升级换代也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众达交通主动应变、积极求变,致力于设备更新,推动护栏产业转型升。经过市场调研,2023年年初,公司投资1亿元引进技术先进、行业领先的30万吨金属制管项目。该项目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工艺,集剪板、卷管、镀锌于一体,去年10月正式投产,目前运行良好。
30万吨金属制管项目的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长期依赖于从外省进货的市场格局。“以往,我们都是从河北采购护栏立柱。上了制管项目后,我们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能给本地及外地的同行业企业供货。”董云昌说。
2023年12月,公司投资又1.2亿元新上年加工30万吨高强钢护栏板项目,计划新建环氧锌基聚酯复合涂层生产线一条、高强钢护栏生产线一条,该项目采用比较先进绿色低碳环保技术,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预计今年10月投产。
同时,众达交通配备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人员,常年保持着稳定产品创新研发支出。自2019年以来,公司研发费用已累计投入超过5千万。经过努力,公司成功研制出三波式自恢复波形护栏和新型的防阻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性能,节约了人工。
“用了新设备,用工成本节约了20%,产能也增长20%;同时,新设备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品质提升,使得产品外观更漂亮,锌层均匀度更高,防腐层均匀性更好。”董云昌认为,设备投入不是负担,而是竞争力。引进新设备,虽然前期投资大,但从长远来看,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的收益很快就能覆盖成本。
冠县护栏“圈粉”全球,产品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从乡村道路到高速公路,从地方项目到与知名企业合作,冠县众达交通历时十年,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而且每一步走得很扎实。
冠县交通工程设施产业发展始于2003年,随着国家深入实施“生命防护工程”,冠县交通设施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众达交通起步较晚,但不紧不慢地赶上了这段“野蛮生长期”,赚到了企业扩张的“第一桶金”。
随着公司战略转变,2020年,在保有安保工程市场的基础上,众达交通的业务重心开始向高速公路转移。凭借过硬的品质和服务,众达交通很快在高速领域赢得一片天。目前,安保工程和高速公路年产值各占50%左右。
作为全国最大的交通设施生产基地,近年来,冠县全力推动护栏企业走出“国门”,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提供外贸培训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不少外贸企业尝到了“甜头”。目前,冠县交通设施产品远销到欧洲、东南亚、非洲、中东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
“像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比较大,这都是我们的机会。”董云昌认为,对众达交通来说,这是新的发展机遇。虽然目前还未涉足海外业务,但众达已经开始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对产品质量和认证要求更高,这正是众达交通的优势所在。
董云昌表示,下一步,众达交通将继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 以诚信求发展”的经营理念,用优质产品赢得市场,持续擦亮冠县交通护栏产业发展品牌,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助力山东好品牌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