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桂林厚植成长沃土 科技型企业“破土成林”

时间: 2025-05-19 13:09:00

初夏的桂林,七星区高新产业园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全国首条规模化民航轮胎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是国内首个民航轮胎数字化工厂,每年可生产10万条高性能轮胎,可满足我国民航轮胎40%的需求量。

这一场景,正是桂林市科技型企业培育成果的缩影。近年来,桂林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政策赋能、人才引育等多维度发力,推动科技型企业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赋能 从“真金白银”到“全链条服务”

大型民航轮胎是飞机关键部件,为解决民用航空轮胎依赖进口问题,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发挥技术积累及适航优势,挑战民航轮胎设计、制造与研发。

以航空子午线轮胎为例,企业在配方、结构等方面不断探索试错,研发中企业面临技术考验与资金压力。科技部门积极从科技项目与资金等方面助力企业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近年来,自治区、桂林市科技部门累计给予桂林蓝宇3600多万元的科技项目经费支持,为公司开展替代进口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技术研发与转化提供大力支持。

同时,桂林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企一策”,通过大数据“政策找人”精准推送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桂林蓝宇税务会计陆萍表示,公司进行民航轮胎研发的过程中,有什么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都会第一时间提醒公司申报,近三年企业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近7700万元,真金白银支持公司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桂林,政策红利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相继出台了《桂林市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桂林市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多项惠企政策,通过专项政策引领、创新审批服务、强化金融支持等方式,从企业梯度培育、要素保障供给、产业链协同发展、企业科研创新、人才智力支持、助力开拓市场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着力解决中小型企业经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解放双手”,全力奔跑。

“在扶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全力做好企业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做到困难问题100%解决。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做好完善融资服务体系、协助企业寻找市场、推进产业聚集等方面工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桂林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人才引育 从“孔雀东南飞”到“筑巢引凤来”

走进桂林光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整体环境干净整洁,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正在使用3英寸晶圆有序地生产DFB激光器芯片。该公司的3英寸晶圆生产线生产的DFB激光器芯片可比行业内其他产品小30%左右。同等性能下,芯片尺寸更小,相同晶圆可产出芯片更多,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企业研发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得益于高水平人才的引进。“政府对高层次人才引进认定,被认定的人才可获得人才奖励、购房补贴、个税返还等,对桂林吸引和留住人才帮助很大。”桂林光隆总经理陈春明表示,公司新招来的外地专家可以入住人才公寓,不仅在租房或购房时享受补贴,在子女入学和医疗就诊方面也能得到帮助。

人才“磁吸效应”的显现,得益于“刚柔并济”的引才策略。

桂林市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开展人才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行动,制定并出台了《桂林市漓江学者培养管理办法》《桂林市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办法》《桂林市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等政策;通过“百名博士进百企”行动,以挂职“技术顾问”等柔性方式,累计推动331名博士人才服务297家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与产学研合作。

同时,在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分别设置“杰出科技人才计划”“高端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高端国(境)外专家引进”等科研专项,支持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携科技成果带团队、带项目落地桂林企业。近年来,累计培育符合广西高层次人才条件的创新人才106名,通过市本级项目直接引育高端创新人才团队17个60人(其中国外专家团队8个)。

产业裂变 从“桂林制造”到“桂林创造”

位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桂林狮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真空电子束焊机和真空电子束熔炼炉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自行设计、制造完成了300.6立方米真空室大型真空电子束智能3D加工中心,可承接核电大型构件电子束3D加工与锻件电子束复合,以及航空、航天、冶金、深海工程和汽轮机等行业电子束制造技术服务。该加工中心的成立,成功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提高了我国电子束装备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这样的突破在桂林并非孤例。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创的全钢五复合挤出技术,打破了高端轮胎工艺设备长期被欧洲垄断的局面,让国内的轮胎生产企业不必再依赖进口设备;桂林电科院研制的国内首条1.6米幅宽BOPI薄膜生产线,被认定为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解决了我国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对宽幅PI薄膜的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成绩的背后,是桂林对科技型企业成长规律的精准把握。政策上,桂林市出台《桂林市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涵盖梯度培育、要素供给、融资支持等10方面18项措施。资金上,对首次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奖10万元,符合一定产值和税收增长条件的企业,按产值增长额3%奖励,最高50万元。服务上,依托多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人才培训等多种服务。

桂林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桂林将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探索政策“免申即享”。保持市本级产业类科技项目企业牵头比例,支持多类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创新企业培优行动,建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长效机制,让科技型企业成为桂林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