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清晨,社旗县桥头镇王蛮村600亩的土豆种植基地里,拖拉机的轰鸣声划破晨雾。
随着采收机匀速推进,金灿灿的土豆破土而出,在朝阳下泛着湿润光泽,村民们跟在机械后头,麻利地将土豆分拣装箱。
“这是今年引进的V7和沃土5号优质黄瓤土豆,软糯细腻,亩产能达到8000多斤!”基地负责人宋江龙说。
“土豆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5摄氏度到25摄氏度,对湿度也有严格要求。”来自“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滕州的王宝革是基地特聘的技术员,他向大家介绍,桥头镇毗邻桐河,土壤疏松透气,配合便利的灌溉资源,能够让土豆在膨大期始终保持最适宜的温湿度。
说话间,湖北客商王庆虎的货车已停在田头,工人们将刚装箱的土豆搬上车。
基地土豆销路不愁,让更多村民从产业发展中受益。“基地有来自湖北、广东,甚至海南等全国各地的客商,每天要装满10多辆货车,现在有90多名工人,还在一直招人。”宋江龙说。
“一开始是露天种植,去年我们换成大棚种植,亩产多,上市早,效益就高。”暮色渐浓时,最后一车土豆驶出基地。宋江龙站在田头盘点账本,谈及今年的新打算,他笑得合不拢嘴,“在乡政府的支持下,计划再流转土地600亩,把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多亩。准备把自媒体账号运营起来,引来更多客源。”
桥头镇王蛮村的土豆产业是社旗县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发展特色产业要像种土豆一样深耕细作。”社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根表示,王蛮村的成功在于抓住了品种改良、技术赋能、规模种植三个关键点。
近年来,社旗县立足资源禀赋,把构建特色产业布局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之本,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推动设施农业、蔬菜基地、特色养殖等产业规模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通讯员 朱瑞琳
编辑:辛灵飒 初审:王冰 终审:王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