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观察】
当博物馆的展柜不再只是“玻璃后的风景”,当儿童的奇思妙想成为城市发展的“金点子”,5月24日,上海自然博物馆迎来了第二届“未来馆长说”现场决选。20名青少年化身“未来馆长”,用儿童视角重新定义博物馆,为上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注入了鲜活力量。
本次“未来馆长说”活动主题为“守护与创新”,吸引了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广东、陕西等多个省市的500多名学生报名。活动组织了线上孵化活动4次、线下体验活动2次,共计600人次参与。特别设置了幼儿组和青少年组,通过初赛选拔,青少年组最终有20名优秀学生亮相上海自然博物馆决选现场,用创意竞逐“未来馆长”称号。
入围选手围绕“儿童友好型展陈设计”“AI 沉浸式场景体验”“珍稀物种保护”等主题,通过演讲、模型制作、VR 场景演示等多元形式呈现创新方案,展开了精彩纷呈的展演。每一个提案都刷新了人们对博物馆的想象。例如,上海市新普陀小学东校的孙树廷以“真实、互动、共生”为核心,打造沉浸式植物认知花园;上海杨浦双语学校的李铭道提出在博物馆里为独角仙比武招亲;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的陈彦廷持续关注江豚保护工作,策划方案,通过自然博物馆现有品牌,提高公众对江豚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的蒋相悦提出基于游戏化思维,结合AR/VR技术、叙事性策展和奖励机制,打造沉浸式博物馆体验。
经过评委的评选,最终10名学生获得“未来馆长”称号,10名学生获得“未来馆长提名”称号。
活动现场同步启动了“我的自然百宝箱”进家+书屋项目和“馆研区”共建共育行动,上海自然博物馆与上海市妇女联合会达成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家庭教育的校外课堂。同时,上海科技馆、上海市启明星协会、闵行区教育学院三方联合启动“馆研区”共建计划,未来将通过“未来馆长说” 与“小小启明星”项目的深度联动,为儿童青少年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科创教育资源。
头图为活动现场。自博馆供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